因此,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诊治的着眼点始终落在“病的人”,而非“人的病”,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体质类型等均有差异,即使罹患相同的疾病,表达出的主观症状也会千差万别。例如,同样是头痛一证,有些人痛在头部两侧或单侧,即中医所说的少阳头痛,有些人痛在前额部、眉棱骨处,就为中医所说的阳明头痛,还有人头痛表现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甚至夜间痛甚,即为血瘀头痛。仅头痛这样一个常见病症,就有许多表现类型,再结合患者自身体质的阴阳寒热进行论治,在方药上自然会体现出一些个体化的差异。所以中医的特色为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同样的病会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主药、主方;同一个患者,在其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治疗思路也会有所变化。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与个体化诊疗的关系
体质辨识是个体化诊疗的关键,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在个体全生命周期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个体体质特性影响着病程与转归并指导用方,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病同人异论》中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 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强调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应根据差异,采取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措施。石寿棠在《医原·百病提纲论》中写道:“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体质,最易化燥固为燥,即湿亦化为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湿固为湿,即燥亦必夹湿。燥也,湿也,固外感百病所莫能外者也。”由此可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个体体质的差异是疾病的发生与病邪的从化的重要前提,不同体质,造成了不同个体病情的差异。同样是感受湿邪而引发黄疸一证,在平和体质者身上表现为单纯的湿证,若阳虚者得之,则易从阴化寒,变为“寒湿黄疸(阴黄)”;而阳盛之体得之,则从阳化热,变为“湿热黄疸(阳黄)”,病邪随体质从化由此可见。
因此,个体诊病当以辨体为先,
中医体质辨识仪依据体质的不同特点,来决定论治的思路及所用方剂等,即“辨体用方”。与群体化的治疗方案相比,近年来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进一步强调了诊治时以人为本、辨体为先的重要性。体质辨识是辨证的前提环节,更是实现个体化诊疗的重要工具。